一、学会简介
重庆市电源学会成立于2017年5月11日,是依法在重庆市民政局登记的电源科学技术工作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是联系重庆地区电源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重庆地区电源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其业务主管部门是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电源学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执行机构是理事会,秘书处是学会常设日常办事机构,现拥有五个独立的部门,学术部、培训部、财务部、会员部及办公室,负责学会的日常工作。现在学会拥有个人会员400余人,团体会员30家。
四川省电源学会成立于2017年12月5日。四川省电源学会是由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所电源专家以及省内电源企业联合发起,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作为业务主管单位,依法在四川省民政厅登记的为电源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的学术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是联系四川地区电源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四川地区电源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二、2020年联合学术年会
重庆市电源学会与四川省电源学会联合举办2020年学术年会,目标是将学术年会发展成为川渝地区高等院校、相关企业电源技术的重要学术论坛。会议包含特邀报告、论文交流、电源技术发展前沿问题讨论、交流,吸引业界著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以及电源工程师的积极参与,成为川渝地区高等院校、研究所、电源企业重要的学术论坛之一。
三、征文范围
重庆市电源学会·四川省电源学会2020年联合学术年会暂定于2020年12月中下旬在重庆召开。会议旨在促进川渝电源界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川渝两地电源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会议将通过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对电源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及新工艺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主要涉及内容包括:
1. 新颖开关电源:直流变换技术、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2. 变频器及传动控制
3. SiC、GaN器件、新型功率器件及其应用
4. 高频磁元件和集成磁技术
5. 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
6. 电能质量技术、分布式系统、智能电网与微型电网
7. 照明电源与消费电子相关技术
8. 特种电源
9. 电磁兼容技术
10.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11. 信息系统供电技术:UPS、直流供电、电池管理
12. 新能源车充电与驱动技术
13. 其他
四、征文要求
1、论文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或参考价值。每篇论文字数应控制在4000-5000字左右;
2、应征论文应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电子邮件;
3、请保留涉及论文主要观点图片、曲线和表格,并注明数据来源;
4、论文应有详细摘要(摘要字数为300-500字)和关键词(3-5个);文末必须有结束语、参考文献;
5、年会将评选优秀论文;
6、征文格式及有关事项见附件。
五、重要日期
1.论文征稿截止时间:2020年9月30日
2.论文录用通知时间:2020年10月30日
3.学术年会召开时间:2020年12月中下旬(另行通知)
六、投稿邮箱:chongqingpss@163.com
七、学会秘书处:
重庆市电源学会
联系人:周德亮 15523155515 (微信同号)
电话: 023-68470071
地址: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科城路85号九龙园集团总部基地10楼
四川省电源学会
联系人: 陈晓燕 13648021104 (微信同号)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宏路10号401
重庆市电源学会 四川省电源学会
2020年5月6日 2020年5月6日
附件1:征文格式及有关事项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电话 地址 邮编 邮箱;
ENGLISH TITLE
NAME Name-name
Addr
ABSTRACT: □□□□□□□□□□□□□□□□□□
□□□□□□□□□□□□□□□□□□□□□□□□□
□□□□□□□□□□□□□□□□□□□□□□□□□ 中 文 表 题
□□□□□□□□□□□□□□□□□□□□□□□□□ Tab
□□□□□□□□□□□□□□□□□□□□□□□□□
□□□□□□□□□□□□□□□□□□□□□□□□
□□□□□□□□□□□□□□□□□□□□□□□□.
中 文 图 题
KEYWORD:□□□□□; □□□□□□; □□□□□□ Fig
摘要□□□□□□□□□□□□□□□□□□□□□□□ 1.2 二 级 标 题 □□
□□□□□□□□□□□□□□□□□□□□□□□□□
□□□□□□□□□□□□□□□□□□□□□□□□□ □□□□□□□□□□□□□□□□□□□□□□□□
□□□□□□□□□□□□□□□□□□□□□□□□□ □□□□□□□□□□□□□□□□□□□□□□□□
□□□□□□□□□□□□□□□□□□□□□□□□□ □□□□□□□□□□□□□□□□□□□□□□□□
□ 关 键 词:□□□□□;□□□□□;□□□□□。 □□□□□□□□□□□□□□□□□□□□□□□□
□□□□□□。
1 □一 级 标 题 □□ □□ 一 级 标 题 □□
1.1 □ 二 级 标 题 □□ □□□□□□□□□□□□□□□□□□□
□□□□□□□□□□□□□□□□□□□□ 结 论
□□□□□□□□□□□□□□□□□□□□□□ □□□□□□□□□□□□□□□□□□□□□□
□□□□□□□□□□□□□□□□□□□□□□ □□□□□□□□□□□□□□□□□□
□□□□□□□□□□□□□□□□□□□□。 参 考 文 献
□□□□□□□□□□□ 外文采用Times New [1]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
Roman字体□□□□□□□□□□□□□□□□ [2]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正文用方正书宋简体
□□□□□□□□□□□□□□□□□□□□□□ [3]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正文用方正书宋简体
□□□□□□□□□□□□□□□□□□□□□□ 投稿日期:
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模板说明:
1.大标题:样式为“标题1”、字体为“方正小标宋简体”、字号为
“20P”、段落为“段前6P段后6P”。
2.作者名(标题2):方正楷体简体(12P)段后1P。
3.地址(样式1):方正书宋简体(7.5P)段后7P。
4.摘要(样式2):摘要两字用方正小标宋简体,说明用方正仿宋简
体(10P)。
5.关键词(标题3)关键词三字用方正小标宋简体,说明用方正黑
体简体(9P),段前6P段后10P。
6.从正文往下改为双栏排 栏间距为6.3毫米。
7.正文:用方正书宋简体(10P),外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一级标题(标题4):方正黑体简体(12)段前3P段后2P
二级标题(标题5):方正黑体简体(10.5P)段前2.5段后2.5
致谢(样式4)致谢两字用方正小标宋简体(9P),说明用方正仿宋简体(9Pt)
参考文献(标题6)(10P)段前8P段后2P其四字用方正小标宋简体中间空两字
参考文献内容(图表目录):参考文献正文用方正书宋简体(7.5P)
1.字号为10p 上角字号为7p 下 角 为 5p x2+5=x24
2.图题和表题(小五号)
3.图和表正文(六号)
4.摄氏度用方正书宋简体 ℃
5.比号 2:3
6.标点符号(方正书宋简体半角):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2:论文投稿要求
论文的特点:(1)创新性或学术性;(2)理论性或实用性;(3)科学性和准确性;(4)实际性或推广性;(5)规范性和可读性。
1.稿件总则
(1)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避免长篇公式推导(必要的推导可列入附录),字数以不超过5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2)论文的排序为:中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每位作者一个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和所在省、市)中文摘要、中文关健词,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附录。
(3)来稿请用Word排版。
(4)文中所用技术名词前后应一致,新名词应注明原文或加注释。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规定使用。
(5)外文字母需分清大小写;容易混淆的英文、希腊字母要书写清楚;字母带有上下角标时,要明显区分其相对位置。
2.题目(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标题,居中)
题目应准确、精练、易读和便于检索(含关键词),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3.摘要
(1)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独立成章;目的是让读者尽快了解主要内容,补充题目的不足,同时便于文献检索。摘要中应含有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采用第三人称,具体明确,语言精练,字数在300~500字。
包含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4.关键词(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
主要用于文献检索,尽量使用通用名称,专业范围宽窄适宜,缩略语/字母词应以全称形式出现,关键词要求3~5个。反映文章的内容和特点)
5.正文
基本要求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用词规范,平铺直叙,不用口语、俗称和感叹词等。
引言
引言的主要内容为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的结果、作用和意义等。要求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开门见山;如实评述前人成果,引用重要参考文献(尤其注意引用汉语科技文献,使文章简练,分清自己和前人的工作,同时反映作者对该领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便于同行参考和审稿)。
图表
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插图。插图绘制要大小适宜(半栏或通栏)、工整、匀称。图中尽量使用符号,请用6号Times New Roman及宋体字,图号和图名用中英文对照。
作图请用Word工具。插图应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幅。
表格也按顺序编号,表名用中英文对照,表文中尽量使用符号。
6.基金和科研项目
国家基金和科研项目要求列出项目编号。
7.结论(对论文的综述)
8.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是:
科学依据,表明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区别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成果;
(3)索引作用、节省篇幅;
(4)有助于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参考文献应选择最近5年的论文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在引用文句后的右上角标明参考文献序号,参考文献以16篇左右为宜。
参考文献为书和期刊的著录格式如下:
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文献类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次。
序号 作者姓名.论文篇名[文献类别].刊物名称,年份,卷号(期号):起页-止页。
参考文献类型 |
专著 |
论文集 |
报纸 文章 |
期刊文章 |
学位论文 |
报告 |
标准 |
专利 |
其他 |
文献类别标识 |
M |
C |
N |
J |
D |
R |
S |
P |
Z |
9.注意事项
(1)未采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2)来稿请注明通信作者姓名、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